本文將用原創調查回答以下問題:
- PWS和國家級警報是甚麼
- 地震為何可以預警
- 花蓮有哪些建築物受損
- 雲門翠堤大樓受損情況
- 統帥大飯店受損情況
- 米崙斷層是甚麼
- 花蓮縣政府提供的災情統計數據
- 台灣地震預測研究所所長林湧森是誰
- 林湧森的地震預測依據是甚麼
- 中央氣象局磁力觀測資料如何解讀
PWS和國家級警報是甚麼?
2018年2月6日晚,瑞穗白天的氣溫只有12度,晚上11點我早早的鑽進了被窩,正在看手機,手機突然又發出急促的警報聲,隨即床和房子搖晃起來,搖了約20秒。這三天來,花蓮地區的居民的手機天天都有「國家級警報」,這是一個近年來政府提供的一個較為先進的緊急廣播系統,叫做災防通報警示訊息(PWS, Public Warning System),大部分的手機都支持這個功能,甚至每個月都有測試消息過來,確保民眾能及時收到政府發出的災防通報。這兩天發現這套基於電信運營商的政府警報系統開始變得「可用」了,以前的警報消息都落後地震5分鐘以上,完全起不到「預警」的作用。
災防告警訊息係由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所發布,依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規劃,告警訊息分為「國家級警報」、「緊急警報」、「警訊通知」及「測試用訊息」四大類。國家級警報和警訊通知的區別是,國家級警報會有特殊的急促的警報聲,手機調靜音會有振動,不會被關掉;警訊通知的聲音如同簡訊的聲音,可以被關掉。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網站上是這樣介紹災防告警系統(Public Warning System)的:
災防告警系統是政府「防救災雲端計畫」項下一子系統,由行政院相關部會與4G業者通力合作建置。其特點為災防告警訊息係以廣播方式進行傳送,只要幾秒,特定區域內所有4G用戶手機即可收到災害防救業務有關機關發布的告警訊息,例如:大雷雨即時訊息、地震速報、地震報告、海嘯警報、颱風強風告警、公路封閉警戒、水庫放水警戒、土石流警戒、傳染病、國際旅遊疫情、防空警報、核子事故警報及疏散避難警報等。
地震為何可以預警?
為甚麼地震會有「預警」的操作呢?通常地震發起生,縱波傳播速度比較快,先抵達地面,讓土地上下運動,對地面建築造成破壞,而橫波則落後於縱波,會導致地面左右晃動,造成的破壞遠大於縱波。雖然地質結構複雜,傳播速度不一定,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相差約一倍左右,縱波每秒速度6.5KM左右,橫波每秒3.5KM左右,縱波和橫波產生的時間差,就讓地震監測系統有了「預警」的操作空間,離地震的震央越遠,這個時間差就越大。我住在瑞穗,這幾天的地震都發生在80到100公里遠的花蓮市區以北的外海,縱波抵達瑞穗要花15.4秒,橫波才要花28.6秒,有13秒的時間差。但我們最近收到的預警通知通常與地震同時抵達瑞穗,這比起以前5分鐘的警報滯後情況已經好很多了,但還是沒有為地震影響區域的人們爭取到時間。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以為震區居民爭取到應對地震的時間。氣象局也是利用縱波和橫波的速率來提供地震定位資訊,多個監測點綜合監測數據測量出大約的地震震央,監測點離震央越近,計算出地震強度和地點的速度就越快,也就能更快透過PWS通知到可能的受影響地區的民眾。理論上理想的預警是提前28秒通知100公里外手機用戶。
這次地震後,我想去網上看台灣的中央氣象局的網站上對地震的描述,結果地震後十分鐘內都沒能打開網站,應該是被巨量的用戶同時訪問這個網站,網站伺服器不堪負荷,導致被擠爆。於是我上twitter向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和蔡英文總統抱怨為何不給中央氣象局的網站增加Elastic load balancing 服務,可以緩解突發網站訪問壓力,或是自動發地震詳情到社交媒體網站,把突然增加的網站壓力轉嫁給facebook、twitter這些網站。蔡英文是否會看twitter我不知道,但唐鳳是會看而且有時會回復我,應該是一個有在認真聽取民間反饋的官員。
過了一會兒,推特上連台南的用戶都說有感受到地震,然後又陸續傳出花蓮有酒店傾斜,有建築受損的消息傳出。考慮到花蓮的媒體覆蓋可能遠不如台北和西部城市,可能台北媒體的衛星直播車(SNG Satellite News Gathering)都難以抵達花蓮,我於是決定天亮後坐火車前往花蓮,用空拍機拍攝一些照片,讓關心花蓮的在地人和外地人瞭解受災的具體情況。
晚上陸續被警報聲吵醒兩次,順便刷一下手機,瞭解一些災情,記錄下一次受災地點,決定好路線。我計劃花半天時間拍攝,早上送完女兒去保姆家,要在下午4:30之前回到瑞穗,去保姆家接9個月大的女兒回家。
花蓮有哪些建築物受損?
出發前看到媒體提到以下地點建築物受損,在火車上用GOOGLE地圖標注了受災地點,規劃好路線
災情類別 |
目前狀況 |
總計 |
建築物倒塌 (傾斜) |
|
4處 |
以上資料來自花蓮縣政府災害應變中心,截止時間:2018年2月10日2時
早晨起來,送女兒去保姆家後,坐8:44的火車,10:30到花蓮,去火車站右邊的遊客中心旁邊花100台幣租一台最小排量的摩托車,然後去加油,結果加油站關門了,可能是花蓮停班停課的緣故。幸好機車裡還有三分之一的油,應該夠我行動。於是我先到花蓮市國盛六街41號,遠遠地看到拉起了封鎖線,我於於在旁邊找了塊空地,試圖放飛無人機,結果悲劇了,這一片區域被小米無人機列為禁飛區,無法啓動無人機。我只好繞到河堤上遠遠地拍攝了傾斜的屋頂:
雲門翠堤大樓受損情況
我沿著河堤繼續走,遠遠地就看見了另一棟大樓以更清晰的姿態傾斜著:
我的無人機無法起飛拍攝雲門翠堤大樓,一直提示在禁飛區,但有聯合報和另一家媒體記者的DJI無人機卻能正常起飛。後來我在林森路的橋上才起飛成功,這樣才從南面拍攝到一張空拍照片,但一靠近雲門翠堤大樓就被手機APP提示禁飛區需要離開。
統帥大飯店受損情況
不過去拍統帥大飯店就完全沒問題,這邊不屬於禁飛區了。
我拍完這三個地點後,決定撤退,一來是時間不夠了,我返程回到瑞穗還有一個半小時左右,二來現場有SNG車,有無人機,救援也有條不紊的進行,有來自台南、屏東的消防員,新聞媒體的關注度也夠,我完全沒有必要免費地花費更多精力去跟他們搶新聞畫面,我不具備任何優勢,我連個後援都沒有,沒有人在電腦前幫我匯總已有的媒體消息,在現場只能當沒頭蒼蠅到處竄一竄而已。倒是我在天才亮的時候抵達現場用圖文直播,還能有點「主場優勢」,可我才11點才抵達現場。
截止發稿,目前傷亡人數是7人死亡,受傷260人,失聯67人。
米崙斷層是甚麼
我今天拍攝的三個受損的大樓,都在美崙溪邊,據Facebook用戶Chu YI介紹,其實這就是”米崙斷層”:
米崙斷層,為左移斷層兼具逆移分量,約呈南北走向,由花蓮縣七星潭海岸向南延伸至花蓮市美崙山西南側,長約8公里。本斷層又稱花蓮斷層或美崙斷層。
米崙斷層是1951年地震的地震斷層,由地表破裂分析與地形分析結果,可能有多次活動的跡象。以往曾經將斷層向南延伸至木瓜溪附近,而由近期的地形地質與地球物理探勘結果,在吉安鄉就沒有發現斷層存在的證據。由測量結果顯示米崙斷層為左移兼具逆移形式,暫列第一類活動斷層。
黃家榮在FB上貼出更多證據,他說:
1951花蓮大地震,地震通過了明禮國校(今明禮國小),66年後的今天,米崙斷層再度通過明禮國小。(照片:花蓮 黃家榮提供)
花蓮縣政府提供的災情統計數據
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0206震災」災情彙整表 |
|||
截至02月10日20時止 |
|||
災情類別 |
目前狀況 |
總計 |
備註 |
建築物倒塌 (傾斜) |
|
4處 |
|
目前人員受困 |
雲門翠堤大樓(住戶設籍72戶,213人,經逐一以電話聯繫,已確認無失聯人數,餘漂亮生活旅店失聯人數2人待確認,持續搜索中)。 |
||
失聯人數 |
雲門翠堤漂亮生活旅店(今日搜救發現3人,身分待查,目前失聯者尚餘2人)。 原失聯者名單: 楊捷、丁文昌、丁守慧、何鳳華、楊浩然(小)(201)(5人)(陸客) |
2人 |
|
人員救出 |
|
236人 |
|
收容所開設 |
|
545人 |
|
死亡 |
|
15人 |
|
受傷就醫 |
|
282人(仍在院人數14人) |
|
橋樑封閉 |
|
3處 |
|
道路封閉 |
|
3處 |
|
道路損壞 |
25處(包含突起、龜裂)。 |
25處 |
|
停水 |
1.停水約6,600戶(花蓮市部分區域目前仍無水、七星潭、新城北埔、順安村等地區已陸續恢復供水中)。 2.漏水點陸續浮現,已調派水公司各區處檢漏人力全力檢漏即搶修,漏水尚有234件。 |
原7100戶降為6600戶 |
|
救災資源累計 |
|
警方修正人次為5443次 |
以上資料來自花蓮縣政府災害應變中心,截止時間:2018年2月10日20時
台灣地震預測研究所所長林湧森是誰?
台灣地震預測研究所,是個煞有介事的民間「機構」,估計只有林湧森 @dysonlin1 一個人,自2009年1月開始涉足地震預測事業,早期用番茄预测地震,后来根據氣象局的地磁訊號圖作出地震預報,2月6日,他在twitter上說:
氣象局是不是要等到有民眾死了,才肯公佈超低頻地磁訊號?
— 台灣地震預測研究所 (@dysonlin1) 2018年2月6日
甚至在昨天地震兩小時前說:
有誰可以幫我聯絡花蓮縣長嗎?
請他來看花蓮縣秀林鄉的地磁訊號。
謝謝!— 台灣地震預測研究所 (@dysonlin1) 2018年2月6日
他長期要求氣象局公開超低頻地磁訊號
氣象局是不是要等到有民眾死了,才肯公佈超低頻地磁訊號?
— 台灣地震預測研究所 (@dysonlin1) 2018年2月6日
但氣象局說他擅自發布氣象預報,違反氣象法17條第一項和18條第一項:
我都是準確預測台灣地震後,氣象局才寄公文給我。
都是因為預測太準,而不是因為預測不準。 pic.twitter.com/NcoKQyBEcd— 台灣地震預測研究所 (@dysonlin1) 2018年2月7日
氣象法的相關條文如下:
第 17 條
全國氣象、地震或海象等現象之預報或警報,由中央氣象局統一發布。但軍事或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建制之氣象單位,因軍事或飛航安全需求對特定對象所發布,或依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許可發布者,不在此限。前項預報或警報之種類、內容、發布或解除及傳播程序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第 18 條
機關、學校、團體或個人經中央氣象局許可者,得發布氣象或海象之預報,但不得發布警報或災害性天氣中之豪雨及颱風之預報。為前項發布時,應註明發布者之名稱全銜或姓名。其有發布災害性天氣之預報者,應同時註明中央氣象局發布之警報或災害性天氣之預報。第一項發布氣象或海象預報之許可條件、許可期間、內容、程序、廢止條件、廢止許可及其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定之。
氣象局威脅說要罰款20萬到100萬: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代理主任陳國昌強調,地震目前仍無法預測,這種預測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儘管氣象局迄未針對地震預測開罰,但一周前已寄出通知單,要求同樣預測地震、引述氣象局資料的林湧森限期下架相關言論,否則將依氣象法處以20萬至100萬元不等罰款
林湧森的地震預測依據是甚麼?
林湧森是真的預測對了還是蒙中了?我花了點時間調查林湧森的工作方法。
研究了一下自稱台灣地震預測研究所的林湧森 @dysonlin1 ,是個民間科學家,但他去年在粉絲的支持下達成一項成就:聯署要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公佈即時地磁訊號圖,交通部還真回應並公開了相關數據。我去中央氣象局網站註冊了,獲取了授權碼,然後解開相應的XML,結果XML里提供的是一個不變的圖片地址,自己刷新下載就行: https://opendata.cwb.gov.tw/fileapi/opendata/SC/O-B0057-001.jpg 暈,任何人都可以下載這個圖,其實根本不需要所謂的授權碼。
中央氣象局確實有一個磁力觀測系統,但他們的網站的文章認為「這些異常訊號與地震的發生有時間上的巧合」,我致電詢問林湧森何時開始注意到地磁信號與地震之關的聯繫,他沒有正面回答我,要求我加入臉書社團即可獲得回復,不過去FACEBOOK上的社團提問得到一個線索,找到林湧森最早的一個BLOG地址,上面顯示他在2008年就用番茄裡的電訊號來預測地震,這是拿番茄當天線來接收信號? 還看到他寫了《地震預測計畫書》,看來他自2009年1月就立志從事地震預測事業了,只不過現在已經放棄了當初的番茄天線。
交通部中在氣象局的地球觀測平台首頁也提到地磁觀測與地震之前的關聯性,可見林湧森的“地震預測事業”並非全無理論基礎:
地球磁場強度的變化可分為地球內部主磁場的長期變化與地磁場的短期變化兩種。一般認為地震的前兆可能隱藏於區域地質特性的變化之中,因此透過地磁場的資料分析或許可尋找到一些地震前兆相關的特徵,而本局目前透過磁力擾動分析(如圖a)與超低頻分析(如圖b)來檢視磁力與地震間之關聯性,前項分析方法是將磁力觀測值與國際磁力擾動指數(DST)進行比對,後項則取出測站本身背景頻段與地震相關頻段進行分析,其分析結果皆可透過相關係數值來表示,並每日繪製出當日之分析結果,以利地震前兆偵測的研判。
中央氣象局磁力觀測資料如何解讀
我試圖解讀下載下來地磁訊號。
據上圖圖示,縱軸我看不懂,似乎是個磁通量數值範圍,橫軸是日期,似乎每隔12小時取樣一次,橫軸上還有不同顏色的圖示和字母。通過對比 http://gdms.cwb.gov.tw/gdms-mag.php 和 這篇PDF論文提供的圖,可找出字母與地點的對應關係: LY代表鯉魚潭(台中),NC代表內城,YH代表桃園縣爺亨,HL代表花蓮,SL代表南投雙龍,TW可能代表台北,TT代表台東,MS代表屏東碼家,CS代表池上,HC代表恆春,KM代表金門,YL代表玉里(花蓮)。上圖黃色的線特別粗,代表花蓮從2月6號到9號都有強烈的地磁擾動,確實與「地震的發生有時間上的巧合」,可見林湧森的所謂“預測”其實是“觀測”,所謂“預測”也不可能精確,只能跟算命先生一樣押注時間範圍。
調查到這裡,以我對學術界的理解,我相信林湧森的直覺是對的,但中央氣象局和學術界對於用政府的資助獲得的磁力觀測所得資料持保守態度,不願意外界獲得這些資料作出學術研究成果,會奪走他們發表論文的機會。上次去蘇花改公路的漢本遺址考古現場,那裡的研究者也不希望現場被拍照導致別人依據照片先一步作出研究成果。看來林湧森發起聯署迫使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作出數據公開的網絡行動很了不起。
目前Google搜索到的有的學術論文是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顏宏元(Yen, Horng-Yuan)、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廖政賢(Liaw, Zen-Sen)、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陳宜徽(Chen, Yi-Huei)大約於2008年共同發表的 《地震前兆監測- 重力重複觀測與地磁連續資料分析》,相信這也是林湧森判斷地震前兆的理論基礎來源。
- http://scman.cwb.gov.tw/eqv5/research/51vol/MOTC-CWB-97-E-18.pdf
- https://ncdr.nat.gov.tw/enhance/Upload/200812/admin_20081226135314_37%20精簡報告-地震前兆監測-重力重複觀測與地磁連續資料分析.pdf
- https://ncdr.nat.gov.tw/enhance/Upload/200904/admin_20090421093307_36-精簡報告-地震前兆監測重力重複觀測與地磁連續資料分析%20(1).pdf
接下來,我去 https://sci-hub.tw/ 搜索其他學術論文看看。這個搜索引擎可以把google學術搜索里的鏈接變成要下載的鏈接。
可以搜索地磁觀測相關的關鍵詞:重力重複觀測、觸口斷層、地磁連續觀測 重力測量 重力變化圖像 地殼運動觀測網絡 地震 重力觀測
本文人氣:18,363 °C
很用心且深入探究的報導!
感謝你的鼓勵和支持!
錯字筆記
1.公里
>理論上理想的預警是提前28秒通知100公裡外手機用戶。
2.數位,抱怨
>twitter向行政院數字政務委員唐鳳和蔡英文總統報怨
3.花蓮
>難以抵達花鏈
4.花蓮
可能是花邊停班停課的緣故。
感謝你的認真閱讀,在你的幫助下,這些錯誤之處都改過來了,謝謝你!
另外 about 那邊 這是一個台湾花莲县瑞穗本地社區網站,旨在分享瑞穗在地資訊。
台湾花莲县 應該可以不用繁簡字混雜 統一比較好閱讀
這兩天做了三個地震機器人,一個是Twitter的 https://twitter.com/isearthquake , 一個是Telegram的 https://t.me/isearthquake Twitter機器人和Telegram可以主動推送, 一個是line的機器人 https://line.me/R/ti/p/%40yrj0563p 目前沒有PUSH API權限,要發送任意文字才能收到最近地震警報。不過總比擠破中央氣象局都看不到地震詳情要好啦。